你好,华洲图书馆,我是20届图书馆学毕业生王杰

最近,各地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不知道各位星友们有没有了解过“图书馆学”这个专业呢?图书馆学是学什么的?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会做什么工作?

现任满天星公益社区馆助理馆长的王杰,毕业于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负责华洲图书馆运营工作。如果你也想了解图书馆员的工作,不如跟随她的讲述,看看图书馆员的工作日常和心路历程吧~

文|王杰

编辑|庄子

与图书馆的四次邂逅

我和华洲图书馆一共打了四次招呼,完成了图书馆学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过程。

初次相识,起源于大三《信息服务营销》这门课程,课程要求开展一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而课程实践基地就是华洲图书馆从开展调研,简单了解了其空间布局、服务对象等,第二趟观摩其他小组开展的活动,第三趟踩点、布场,到正式开展活动。为了顺利地开展活动,我大约跑了四趟华洲图书馆,我记住了小朋友们热情的样子,对社区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有了很直观的认知和感受;华洲图书馆也让我看到了社区图书馆该有的样子,安静有序却富含生机。

微信图片_20190409162244.jpg

第二次,它成了我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我了解了基层图书馆当前的一种运作模式,以及一家社区图书馆究竟能开展多少阅读推广活动,它又该如何开展。当然,这些都是基于一些数据、理论知识的总结与探究。

第三次,我来到了华洲图书馆实习,开始了与华洲图书馆的正式认识。这一次,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是我将所学落于现实的机会,也让我找到了投身图书馆事业的自信。

IMG_20190525_155712.jpg

以前,在图书馆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萌生了成为一名图书馆人,当一家图书馆的馆长的想法。

图书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经过了4年的理论学习,我一直期待能够真正的在图书馆开展工作,实践所学。在学校里,我看到了一个不擅长研究的自己——总觉得理论很虚,不能真正理解研究的价值。没有突破的学习状态也使自己丧失了自信。

在华洲图书馆实习的过程中,我有了应用自己所学的机会——可以操作系统,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开展馆藏图书加工、上架、倒架、修改架标、调整图书分类号、剔旧、采购纳新;开展读者调研了解读者基本需求;开展了图书推荐、暑期21天阅读大挑战等阅读活动。一所社区图书馆的运营肌理,就在这些日常琐碎中体现了出来。

有专业基础知识的加持,我对图书馆的业务内容本就不陌生。在实习时,我总想为这里留下些什么,也就会去在工作中反思不足之处,期待图书馆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和图书馆的相处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丰富,绝非外界的刻板印象所呈现的那样。我的表现也还不错,会受到馆长和同事的表扬和夸赞,逐渐让我找到了投身图书馆事业的自信,成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人,成为一家图书馆的馆长,也许我也可以。

博物馆主题图书馆推荐为小朋友讲解.jpg

第四次,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我从华洲图书馆的实习生转变成了这里的全职馆员,成为了它的助理馆长。我想我们算是相互熟知的朋友了。我知道了华洲图书馆的来源与经历,它也见证了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重要决定的落实和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转变。

成为助理馆长和实习不同,我要掌握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许多馆长要去考虑的事情,比如团队的带领、外部资源的合作、来访接待以及行政上的工作等。

自己的工作在不断地变化更迭,相应的,自己需要去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我发现运营一家社区图书馆,不仅需要图书馆学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儿童教育、社会工作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同时我是一个公益人,也需要对公益组织有一定的了解,谁说图书馆员很轻松呢?我想我又要开始学习了。

微信图片_202106231408055.jpg

在图书馆的收获

★ 收获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向导

初识颖梅,是来大三课程实践活动来华洲图书馆调研的时候,由她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华洲图书馆的情况;再见,则是大四上学期应聘华洲图书馆实习工作的二面环节。

“她好专业啊,好多问题我好像都没想清楚,我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还不太专业。”

这样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但也让我相信在这里也许真的可以实现我想磨练自己的想法。

她是个乐于分享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记忆中我们之间有过许多次面谈或者说是指导——入职面谈,中期面谈,调研、团队管理、儿童矛盾处理等工作出现困难时的交流,以及吃饭时的闲聊,我们还会一起探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自己的未来规划以及当下的生活状态等等。

2、梁颖梅(左一)工作照(为社区合作伙伴提供图书加工培训).jpg

▲ 图片来源:小行星儿童友好实验室

虽然不是图书馆学专业,但是她的很多思想理念是和图书馆领域一致的,同时,又做出了许多根据现实情况的调整和丰富。

以前,我对个人阅读观念的认知—— “不喜欢但因为有需要而阅读的观念是功利性的、不高尚的”逐渐在交流中转变为“尊重并认同每个人有不喜欢阅读的权利”。

这更像是我和自己和解的一种过程。

工作交流中,我对什么是多元阅读,我们所开展的阅读活动究竟有何意义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也是颖梅让我发现在当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许多的可能性,学习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做,自己也可以变成更加丰富多元的人,不必羡慕他人……

我很庆幸,初入社会便能获得这样一位职业向导,让这条路走得不那么孤单,还充满期待。

★ 收获了一个令人安心的小团队

我在与人相处中属于被动回应的一方,基本上是你问我答的状态。

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

于是乎,在大学里我就成了那种存在感很低的人,没有朋友,离家很远,离父母很远。

作为机构的公益图书馆项目,华洲图书馆的工作团队由一名全职馆长加3-5名实习生组成。两个半年的工作经历,我认识了两波性格迥异的实习生,多变的成员也为这个小团队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特色。

我们关注团队的成长,一起共读儿童图书、馆员必读书目,一起参访其他图书馆,一起团建;实习中,会关注每个人在这里实习的期待以及遇到的困难。在这里,没有竞争关系,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扰但可以互相帮助,每个人都可以为图书馆发展得更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微信图片_202106231408052.jpg

我们是一个小团队,一个充满变化而又令人安心的小团队,它很简单、目标一致。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职责与被需要的价值感,以及可以相互交流的同伴。

会怀念去年秋季团队比较完整的时候,我是读者服务助理、晓婷是志愿者管理助理、艺冰是活动策划助理,加上颖梅馆长一共4人各司其职,一度忙得脚不沾地,却也很充实。去年秋季,疫情稳定,图书馆重新开馆,线下活动逐步恢复正常,馆内读者也不断增加。记得有次周六,艺冰和馆长上下午两人跟进与开展了4场活动;晓婷负责馆内读者借阅服务以及秩序维护等,我带着志愿者外出调研,做了一天的问卷。下班小结时,每个人都累到不想说话。再度想起,还是会觉得当时每个人都很用心地在为这个图书馆努力,也很佩服当时的我们。

★ 遇到了一群可爱而又各不相同的孩子

华洲图书馆里最常见的读者是本村和邻村的小学生,尤其是住在图书馆附近的小朋友们,几乎是天天可以看到他们。

起初,因为不知道如何和他们相处,我和孩子相处是带着警惕的心理的。我们常常会担心,会不会没有共同语言,如果他们哭闹、打架怎么处理,会不会不被他们喜欢等等。

在馆长的引导下,我慢慢掌握了一下和儿童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开始带着善意去和他们相处。原来这里的孩子们对馆员非常信任,也非常乐意和馆员们聊天或者帮忙做事情,甚至,只要记住这个孩子的名字,你就可以和她/他建立不错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106231408053.jpg

调皮捣蛋虽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他们总有一种让你不自觉去关心、去爱护的魔力。他们会用语言、拥抱或者笑脸直接回应你对他们的好,回应对图书馆的喜欢。

同事曾经说过,他们看书有一种和放学后闭馆前的这一段时间赛跑的感觉,飞快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看到他们喜欢图书馆的书、图书馆的活动会让人有种满足感。

图书馆是他们放学后的乐园,更是心与心的连接。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每张熟悉的面孔会让人对这里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切感。

IMG_20190525_160100.jpg

★ 一所很好、很专业、很努力的图书馆

之所以选择了华洲图书馆来实习和工作,是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完善的公益组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运作模式,一家有活力的图书馆和一个有魅力的馆长。

华洲图书馆的好,是因为这里有愿意运营它的人,这便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它能变得更好。

工作中,我时常会想起图书馆学五定律——

“书是为了用的;

每位读者有其书;

每本书有其读者;

节省读者的时间;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五定律时刻提醒着我关注读者需求,不断自我成长推动整个图书馆的成长与发展。这里,真的是一所很好、很专业、很努力的图书馆,因为这里有一群努力向专业化、人性化发展,热爱儿童的馆员和一群热爱公益的人的支持。

Snipaste_2021-06-30_14-12-41.jpg

▲ 点击图片,参与华洲图书馆月捐计划,共建一所有爱的图书馆